心理学在临床治疗应用初探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应用于临床工作领域,把心理学技巧运用到临床工作中,能够治疗很多疾病,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节约社会能源,减少副作用的产生,缩短恢复周期。关键词:心理学;临床工作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包括内、外、妇、儿和皮肤科,讨论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疾病的发生、进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从而探讨临床各科疾病患者的心理行為与症状消长演变的关系,并做出心理诊断、治疗、咨询等。以促进疾病的康复,保证身心健康的学科[1]。同时,有许多疾病都有明显的心因性致病因素,因而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开地引入心理治疗。笔者就此介绍心理学在临床工作应用的依据和方法。1、心理学应用于临床工作的依据人作为高级动物,而区别于普通动物,是其高度发达的社会性,即高度的情绪化。有学者认为人体是形态结构系统、信息控制系统和心理精神系统的三位一体。由此产生了形态结构系统疾病、信息控制系统疾病、心理精神系统疾病。临床工作中,医生的语言、行为、态度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临床工作发现,很多疾病与心理因素相关,比如各个系统的神经官能症,各个脏器的功能均与心理因素相关,再如皮肤疾病大多与心理创伤有关。中医学认为,若心理情绪失衡,如情感活动过度或持久则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就绪因素的致病作用。不正常的心理因素、情绪改变可引起精神病、心血管疾病和多种神经症等疾病。因而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配合心理治疗,这亦是临床药师在指导合理用药时要注意和使用的。同时针对依赖性、习惯性的药源疾病亦需要配合心理治疗,方可彻底治愈。2、心理学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的方法(1)心理学在医学咨询中的应用患病时患者心理应激可引起各种不愉快的情绪,并会反复咨询。临床医师不但要耐心、正确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并在了解应激源和被压抑的潜意识的基础上,积极给患者安慰和疏导,消除患者对疾病的心理负担,是心理逐渐达到平衡等心理治疗方法来辅助药物治疗,而且在详细解答患者对药物的咨询过程中,亦坚定了患者对该药治疗疾病的信心。这种方法对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对器质性疾病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在实践中有将患者分为依赖确定型、疑虑半确定型、主观情绪不稳定型几种心理类型进行医学干预并取得较好的效果。(2)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