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心脏神经官能症针灸诊治思路

心脏神经官能症针灸诊治思路_第1页
心脏神经官能症针灸诊治思路_第2页
心脏神经官能症针灸诊治思路_第3页
心脏神经官能症针灸诊治思路关键词:心脏神经官能症;脏腑;经络;经筋DOI:10.3969/j.issn.1005-5304.2024.03.033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中一种特别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还可兼有神经官能症其他临床症状。根据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以心悸、心前区痛苦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中医“惊悸”“怔忡”“胸痹”等范畴;又本病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故亦可归为“郁证”“脏躁”等范畴。笔者在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上积累了一些,并逐渐形成有特色的诊疗思路,现介绍如下。1 从脏腑论治1.1 病机——心脉失养,心神不定《内经》有“心主身之血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强调了“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素体虚弱或七情内伤导致肝脾等功能失调,心神失养,从而影响“心主血脉”“心主神志”的功能,发为本病。故本病主要病机为心脉失养,心神不定。《灵枢·口问》云:“悲伤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本病的病位虽在心,但与五脏相关,尤其与肝的功能失常关系最为密切。《薛氏医案》指出:“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肝脏体阴而用阳,肝与心乃母子关系,肝血虚则心血亦常因而损之。血不养心,则可见心悸、气短、胸闷、善叹息、胸痛等。其次,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脾胃论》云:“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国民生活压力增大,劳神思虑过度,耗难过血,又损脾气,可形成心脾两虚之证。又因多食肥甘而少动,脾虚气结,气结则不能输运水湿,遂聚而为痰。痰浊盘踞,胸阳失展,阻滞脉络,气机不畅,心脉痹阻。再次,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若肺气虚弱,行血无力或肺失宣降,肺气壅塞,则可影响心血,易致心血瘀阻。最后,久病劳倦,房室不节,五志过极,心火亢盛,下及肾阴,致心火亢于上,肾阴亏于下,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如《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云:“水衰火旺而扰火之动也,故心胸躁动。”总之,本病病位在心,由肝气郁结而始,发病由气及血,由实转虚,日久及肾,累及五脏。1.2 辨治要点主症:心悸、胸闷、善太息,同时伴有心烦易怒、善悲欲哭或精神抑郁等。治法:调心血、宁心神,辅以疏肝健脾、养肺补肾。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为主。常选心俞、厥阴俞。辨证加减:伴头晕、胸胁胀闷、口苦、失眠、脉弦细等肝气不舒、肝阳上亢者,加肝俞、太冲;伴气短、神疲乏力、头重如裹、食少腹胀、大便溏薄等心脾两虚者,加脾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从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光临小店,本店以公文和教育为主,希望符合您的需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