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语教育的转型升级与政策重构摘要外语教育政策具有鲜亮的“价值负载”属性。近年来,“立德树人”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分别引领了我国外语教育性质观和目的观的转型升级,“外语降温论”被逐渐化解,培育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的着力方向。随着语言理性的进展,以外语高考改革为突破口,我国开启了全方位的外语教育政策重构,推动了语言治理水平的提升。关键词外语教育政策外语高考改革“立德树人”“一带一路”核心素养外语教育政策是语言政策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与讨论均具有复合性。一方面,它与政治关系密切。语言政策规划作为一个学科,其诞生主要源于战后新兴“第三世界”国家的需要;然而很快被认识到的是,“发达世界”也面临类似问题,尤其是少数族群语言作为潜在民族主义的起点常常被看作民族国家面临的威胁。自 1990 年以来,西方国家对相关问题的处理促进了语言政策规划与政治理论学科的“联姻”,以寻求语言方面的国家权威与公民权利的联结[1]。另一方面,它与教育关系密切。就基础教育而言,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可能“扭曲”学生在课程、深造等方面的教育需求,对少数族群学生更是如此[2];就高等教育而言,语言除了作为教学媒介、知识存储方式、理论讨论对象外,更是随全球化、知识经济等“语言密集型现象”的出现而具备了“高等教育政策描述者”功能[3]。近年来,外语教育政策的“价值负载”属性受到重视,强调把外语教育政策放到具体、生动的社会背景中去考察。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新近背景来说,“立德树人”和“一带一路”是最为核心的内容。“立德树人”理念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渊源,作为人生价值被后世推崇,其内在逻辑可以概括为“立德为上,树人为本”。2024 年,“立德树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的重大进展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強不同文明沟通互鉴,促进世界和平进展,推动世界各国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对我国外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社会背景的不断变化,我国外语教育性质观、目的观开启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外语教育政策也在进行相应的重构。一、“立德树人”与我国外语教育性质观的转型升级外语教育性质观即人们对外语教育根本属性的看法,是外语教育的出发点。在 20 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元论的“工具性”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