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之变迁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之变迁_第1页
1/6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之变迁_第2页
2/6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之变迁_第3页
3/6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之变迁纪念全民族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审视、重现这段多种情感交织、多种因素共处、多条线索共存的历史,可以发现,抗日战争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且引发了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变化。一方面,日本侵华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破坏;另一方面,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抵抗与工业建设、国防进展的现代化走向,汇合为一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义性、进步性、革命性巨潮。它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思想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极其深远,历史大势由此造成。日本侵华破坏巨大,打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1894 年甲午战争已经表明,日本的侵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对中国发起的全面侵略战争,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破坏,吞噬了中国自洋务运动以来积累起来的现代化成果,东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因沦入战火戛然而止,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日本侵华对中国社会进展与进步产生了严重滞碍作用,使得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倒退约半个世纪之久。中国自洋务运动以来,经过器物—制度—心理三个层面的层层演进,至 1936 年,现代化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先是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使中国丧失了 1/3 的森林、铁矿和煤矿,2/5 的铁路,7/10 的大豆产量,2/5 的出口贸易,以及 93%的石油,55%的黄金。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占领了中国城市总数的 47%以上,其中包括大城市的 80%以上,劫掠了 75%的中国工商业。这些城市聚集着中国几乎全部的现代化工业。这些工业,有的直接损毁于炮火之中,有的因战争而失去运转的条件导致关闭,有的被迫内迁损毁于途中。仅上海一地,“计被害工厂约 2270 余家,损失总额在 8 万万元左右。”无锡、南京的工厂被毁 64%-80%。武汉三镇的工厂约有 12%被毁,损失约为 1667 万元。华资工厂所受损失总额不少于 7.5 亿元(战前法币币值),外资在华损失约为 8 亿美元。在沦陷区,日军不仅任意掠夺公私财产,还截留税收,把持金融,并建立起依附于日本的以掠夺中国资源财宝为目标的殖民地经济体系。无论是在国统区、敌后根据地,还是在沦陷区,经济建设都是围绕着战时体制、战争需求而展开的,正常的社会经济进展遭受重大损失。如 1936 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为 2844.6 亿斤原粮,抗战时期下降为年均 2390 亿斤,减少了 15%;1937 年,棉花产量最大的苏、冀、豫、鲁、鄂、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之变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