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感悟心得 5 篇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感悟心得 5 篇 拉齐尼· 巴依卡先进事迹感悟 1 拉齐尼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牧民。 2024 年 8 月, 拉齐尼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 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赞扬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 与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 巴基斯坦三国接壤, 边境线长 800 多公里, 平均海拔超过 4000 米, 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拉齐尼一家就居住在这里, 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放牧。从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 到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拉齐尼, 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担任民兵护边员, 拉齐尼已经在这里做了 16 年的护边员。 1957 年, 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 随后, 他的父亲巴依卡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 38 年。 拉齐尼十几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 查看地形、 熟悉地理位置。 2024 年, 从部队退役的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 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 骑着牦牛行走在这条边防线上。 60 多年来, 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 每一条河流、 每一道山沟。 在拉齐尼的心里, 巡逻是国家的事, 也是牧民的事, 他说: “没有界碑, 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巡逻路上, 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 和父亲一样,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无数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有一次, 拉齐尼单独带着巡逻分队参加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 巡逻第一天, 队伍遭到暴风雪, 受阻的巡逻队只好在离铁干里克村不远的一块山谷地露宿。 看到官兵冻得直打哆嗦, 拉齐尼就用父亲教过的方法用牦牛身体来取暖。 他把 15 头牦牛都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壁”, 官兵仅靠着牦牛身子, 既能挡风雪, 又能取暖,让官兵们顺利度过了风雪夜。 第二天, 队伍到达铁干里克村, 但由于山体滑坡, 只好停了下来, 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没有了。“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 我们怎么过呀? ” 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 放心吧。” 拉齐尼说。 说完拉齐尼就起身探路。 突然, 从山上滑落下来的一块石片砸在了拉齐尼额头, 鲜血直流, 官兵们几次劝他返回,但他简单处理了伤口, 坚持继续探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