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劳动技术教学策略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一、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内容二、积极探究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自主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进展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教学活动。当学生通过劳技教学,经历操作实践活动,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工具,了解简单的工艺品或技术作品设计、制作及评价的一般过程和简单方法。下面我们通过劳动技术教学的策略的讨论,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如下教学模式的尝试。1.构建情趣课堂,激发兴趣,培育学生社会参加、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2.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讨论,培育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的技术素养。劳动技术课一般是通过项目,提出需求,解决问题,完成作品的活动,让学生经过需求调查、设计、材料选择、工具使用、作品评价修改等过程,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应用各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制造潜能得到良好的激发和有效的开发,从而实现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总目标所说的“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此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讨论,培育学生技术思维、创新实践的素养很重要,我们的做法如下:(1)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重点要求,注重挖掘教材基础技能的内涵,构建有效教学课堂。根据课标要求,每学期我们对每一年级劳动技术教材内容,依据我校条件与学生的兴趣,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并通过教研讨论和选定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这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六年级我们把纸艺、中国结、缝纫等手工技术作为教学重点;七年级重点教学花艺、工艺木工技术,让学生学会使用鲁班机床加工简单的木构件等,并把金属丝加工技术也作为教学重点;八年级我们重点教学发电、输电、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基本的电工技能,同时加强法律规范化教学及安全教育。总之,挖掘教学重点内容,分层次地培育学生的劳动技能,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强化法律规范意识、精益求精精神和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劳动技能的操作程序及要领,培育学生逻辑思维及科学技术素养。劳动技能,从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等角度来说,其实质就是法律规范、精益求精、安全,并掌握一种劳动技能的操作要领,并加以动手实践,为将来的生存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养成形成适应个人终身进展和社会进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