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文字很复杂,加之神庙僧侣又故意将其弄得十分晦涩,因此,随着古代埃及的远去,其文字也逐渐无人能解。15 个世纪以来,世人都以惊奇的眼光观察象形文字。欧洲学者一直误认为它是宗教仪式上使用的神奇符号。直到 19 世纪,它才由法国学者商博良破译成功,从而使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明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商博良也因此成为了埃及学的泰斗。1790 年,天赋异禀的商博良出生于一个书商家庭。他出生之时,父母和邻人都惊讶不已,因为他的皮肤是黄色的,脸也酷似埃及人。幼年时期的商博良就酷爱读书,渴求知“识,尤其偏爱与埃及有关的知识。当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一包书籍时,商博良大声说: 一……”切与未知领域有关的东西基本上都会吸引我。哥哥让·雅克在商博良成长的道路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一直为商博良的学习提供帮助。1799 年,哥哥为商博良聘请了一位宗教老师 Dom Clamels——,教他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由此,商博良开始阅读柏拉图及其他古人的作品。1801 年,商博良搬到格勒诺布尔,开始在哥哥指导下学习。1802 年,他进入学校学习希伯来语。翌年,经老师批准,商博良开始学习阿拉伯语、古代叙利亚语、亚拉姆语和科普特语,其中他最钟爱科普特语。具备了语言基础后,商博良开始讨论古典学,研读了希罗多德、斯特拉波、普卢塔克等人的著作。这些作品都涉及到与埃及有关的内容。1807 年,商博良与哥哥迁至巴黎。此后,他进入法兰西学院和巴黎东方语言学校学习。在那里,他继续研习希伯来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古代叙利亚语、亚拉姆语和科普特语。商博良对埃及文化有着巨大热情,一切与埃及有关的东西都深深地吸引着他。1809 年,拿破仑远征埃及的战利品目录出版,商博良开始投身于埃及文化的讨论之中。同年,他还担任了格勒诺布尔大学古代史的助理教授,随后迁至格勒诺布尔。在巴黎和格勒诺布尔期间,商博良一直都在讨论埃及语言,包括科普特语法和方言变化。法国人将罗塞塔石碑转移到了 1798 年在开罗建立的国家讨论所。1802 年,石碑铭文的副本被送至巴黎。然而,在对铭文的讨论正式开始之前,这座宝贵的纪念碑被英国人占有了。英国人在 1801 年打败了法国人,并从其手中抢得大量的古器物。其中,最令他们珍视的就是罗塞塔石碑。英国人将这块石碑火速送往伦敦,并小心翼翼地安放在大英博物馆。时至今日,石碑仍存放在那里。显然,英国人认为,将石碑控制在自己手中,就可以掌控象形文字的讨论状况以及致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