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工作者视觉素养浅析[关键词]:摄影专业摄影视觉素养现代传媒受众接受理解新闻信息的视觉经验与阅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由依赖印刷文本的阅读逐渐转变为基于视觉图像的解读,阅读对象、方式、性质、心理和功能价值等多方面的具象化、视觉化倾向日益明显。对于图片新闻主要生产者——新闻摄影记者来说,通过提高自身视觉素养,加强采编业务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新闻图片的感染力、冲击力,增强新闻图片的信息表达能力正是应对这一变化的重要手段。一、摄影本质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表现第一,照相机日益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种记录工具,照片成为自然、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形象记录,参加了各种历史文献的构成。第二,影像应用不再局限于艺术、科研、宣传这些局部领域,而是扩展到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第三,摄影图像在传播和沟通中不再是语言文字的附庸,而是上升到与文字和声音并行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的地位。1.摄影之真真与假相对立,是指现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以及认识和对待客观事实的态度。俗话说“眼见为实”,人们往往更信任于通过视觉渠道获得的信息。摄影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客观视觉美的再现,其本性就是洞穿真实。照片虽然可以“摆布”出过去发生的情况或是想象中的未来,但是摄影真正的价值却在于瞬间的记实。摄影家将镜头对准某些富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用镜头凝固特定的历史时刻,再现个体形象和生活场景,把鲜活的人物与历史事件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从而让观众感受个体生命的生存空间及历史故事的鲜活与深刻。2.摄影之善善与恶相对立,是指人的行为及其表现出的品德符合人性并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性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科技的进步让摄影家能够采纳各种技巧进行摄影创作后,现代主义的摄影思维方式就使摄影艺术的审美需求走向颂扬正义、和谐和善良。鞭笞丑恶和腐朽,即求“善”。这就要求摄影艺术的审美具有充满理性的伦理道德感。作为一个摄影家,他必须是谎言的见证,是历史的速记员,必须以美感享受要符合伦理道德的善为准则。他必须超越人胆怯贪欲的猥亵情感,坚守摄影洞穿真实的本性,坚持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美好、善良的不懈追求。3.摄影之美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