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一、备课是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现在中考历史更加侧重对能力的考查,因此对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做到全面。既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底细;又备目标,明确目标;同时还要备教材和教法,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二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能否把握好教材的深度是完成教学任务,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基础。当前的现状是相当一部分老师浅化了教材的要求,在课堂上不是照本宣科,就是丢三落四。如一老师在教《第二次鸦片战争》“进攻北京和火烧圆明园”这一目时,只简略地讲了一下时间、参加国家和《北京条约》。对教材中的小字部分既不讲也不读,结果是老师讲得淡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法显然没达到教学目标。老师假如能在这里结合小字内容挖掘一下教材,学生就会对“血洗北京城,火烧圆明园”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加深对中华民族国耻的认识,以激励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斗志。因此,只有仔细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另外,把握教材深度并不是越深越好,关键是做到深浅适宜,恰到好处,让学生感到有趣味,乐学好学,能最大限度地猎取知识。二、内容讲到点子上的同时,还要注意调动学生参加的广泛性历史课堂教学要注意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即紧紧抓住教学重点,层层深化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述《鸦片战争》这一章节,要针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这两个重点,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状况和世界资本主义进展状况的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和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国近代史为什么是以鸦片战争开始为标志的。老师在课堂上的着重点是对课文重点的阐释,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阐述历史的进展规律。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加,自主学习,密切地与老师合作。要想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在备课时要全面考虑如何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在课堂上要善于启发各类学生,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