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40 周年征文范文(2)今年是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翻开韩城厚重的奋斗史,回望 1978 年到 20 某某年,四十年之久,这座古老的城市已经悄然在蜕变,正散发出熠熠生辉的无限魅力。韩城是陕西省的一个工业重镇,也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大禹治水、鲤鱼跳龙门等美好传说发端于此,是一个写满故事的地方,既有辉煌的过去,也有创新的未来。“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上世纪七十年代,这座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的小县城,只是在秦腔剧《三滴血》中出现的一个地域符号,更或者被人提及史圣司马迁时,就会想到这座县城。那时,韩城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在古城,整个城区仅仅只有一条大街,四条小街和一个商业广场,全县人口也仅仅只有三十多万。在和全国整体县城进展相比,当年的韩城县同样一穷二白,拿得出手的仅仅只有文化。其实,韩城不仅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值得肯定的是,韩城远在宋时,已有专门的采煤业,并用媒冶铁,因为地处渭北“黑腰带”的东北部,所以韩城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早在七十年代,韩城的煤矿更是一张王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县域经济的跨越式促长,1979 年韩城先后建成投产的有象山、马沟渠、上峪口、下峪口矿井、桑树坪平峒、斜井,使国家统配煤矿的设计能力达到462 万吨。同时,还建成各煤矿的专用线和下峪口洗煤厂,国家基本建设总投资达 63280 万元。在改革开放中,韩城煤炭生产总值和经济收入跨入了新局面。1983 年 10 月撤县设市,1985 年韩城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86 年 12 月韩城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直到 1986 年,韩城城市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为了解决好韩城古城名城的保护和建设问题,当年市政府决定在保护古城的同时在古城外另建一座新城。那一年,韩城县改市后规划设计了新城格局,围绕新格局重点中心区的建设,韩城开通南北两条大街,东西 5 条道路,各项基础设施齐全,市委、市政府大楼及状元路、人民路等均已建成,一座新兴城市的雄姿已经悄然呈现在人们面前,自此,韩城拉开了改革开放进展的大跨越步伐。20 某某年 5 月,韩城升格为省内单列市,副地级市,韩城这个地处陕西东大门的城市再一次活跃起来,这是韩城继 1983 年撤县设市后,迎来的又一个划时代的进展机遇。在改革开放的 40 年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潮起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