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讨论大历史教学略论<下面拟就大历史教学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大历史教学的实施作以简单探讨,以就教于各位同行。一、实施大历史教学是适应高考命题进一步改革的需要 从恢复高考到 80 年代的历史考试,主要是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90 年代以来,尤其近几年改革幅度进一步加大,逐步实现了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到以考查历史思维能力为主的转变,整个试卷考查思维能力的题目已达 3/4 以上。试题还注意了对历史基本理论的渗透和应用,注重了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进展方向和规律,强调了对历史事物本质的认识。从整个试卷看,近年增加了试卷的阅读量,这就是说,假如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较差,就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审清题意,组织好答案。而材料题比例的增加,材料向选择、问答题的延伸都迫切要求学生迅速提高阅读能力,否则很难取得好的成绩。这样,日常的历史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育。从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看,密切结合现实,突出历史学科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试题大量增加。1994 年第 38 题、40 题的材料解析,对当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994 年第 43 题通过对墨子思想言论的评价,挖掘出主张社会生产、互爱互利、维护和平,反对掠夺战争的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还有像马克思恩格斯预言题,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对待革命事业要有进展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修正错误的勇气,不能把导师们的只言片语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这样才有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1995年的 43 题,紧扣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命题,引导人们从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使警钟长鸣。1996 年的第 10 题,英国割占九龙司,37 题台湾问题,38 题东欧剧变,46 题经济格局变化的材料解析等也都紧扣时代热点。这都说明历史教学不仅要着眼于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与培育,也要注意结合现实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些紧扣社会现实、注意把握时代脉搏的命题,昭示我们在教学中不要片面追求知识、能力的培育,忽视思想教育因素,而应树立大历史教学观,仔细分析把握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风云变幻的趋势,深刻挖掘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渗透地理知识的题目大量出现,如 1993 年第 1 题,1994 年第34 题,1995 年第 2、33 题,1996 年第 1、10 题等。还有许多材料题、问答题要用到政治学科中的知识,在此不再赘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