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对策老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对策论文篇 1现代教育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制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进展。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促进教学民主化和个性化,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制造性,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必须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更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这样就不得不使老师以分数为评价学生质量好坏的标准,老师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分数作为指挥棒。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老师倍加呵护,而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往往讽刺、挖苦,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那些后进生便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成绩愈来愈低。而贯彻素养教育思想,老师就要进一步明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老师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学生全面健康地进展服务。所以,老师必须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综合素养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挥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而轻能力培育的教学观,树立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和潜能进展相统一的教学观,并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才能为学生主体性的进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可能。二、培育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教学的主体意识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在参加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参加自身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