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心理素养有哪些通常我们将老师心理素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老师角色认知老师角色认知是指老师个人对老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法律规范的认识以及对老师职业与社会其他职业的关系的认识。对于老师来说,只有清楚的角色认知才能在社会情境中找准定位,恰当行事,做到与现实保持一致,达到良好的角色适应。老师角色体验老师角色体验是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受到社会及家长、学校学生和同伴老师的评价与期待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这里一方面包括老师情绪的自觉能力,即老师对自己情绪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还包括老师对他人情绪的觉察能力。老师角色期待老师角色期待是老师依据一定的社会法律规范对自己角色行为的看法和期望。一是自我期待,个人对自己老师行为及其进展的期望;二是社会期待,是社会上他人对老师个体角色行为的看法、评价和期望。老师自身品行假如把老师看成学生的楷模,则更注重于对老师人品上的角色法律规范。譬如,深化师德建设,做诚信老师,这就要求老师道德高尚、诚实守信为人师表、公正善良、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等角色特征。老师自我意识老师自我意识主要指老师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它与老师品行一样,并不是个别心理机能的体现,而是个体心理活动综合机能的表现。同时,自我意识还是老师人格形成的基础,它蕴涵着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老师的人格和自我意识,构成了老师心理素养表现形式的主体。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培育自己的老师意识,在日常的备考中要注意体会老师角色,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老师素养,这样就可以在真正的老师面试考证中,尽快的进入角色,把握住考试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