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代数教材分析、重难点突破数与代数教材分析、重难点突破 本节内容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知识的系统整理与复习。 修订后的教材主要分四部分,分别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比和比例”。 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相比,少了“常见的量”“数学思考”这两部分。 “常见的量”作为一种应用性知识,渗透在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和“图形与几何”这个领域也较为贴近,所以修订后的教材没有独立设置专门的复习,而是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复习。 “数学思考”则是为了突出本套教材对数学思想的重视,在“整理和复习”中特意把“数学思考”从“数与代数”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置为一个小节。 一方面,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另一方面,重点复习推理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一)以点带面,突出核心概念、核心原理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在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一方面使“整理和复习”摆脱了排列知识点、汇编概念与法则的局面,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梳理知识脉络的线索。 例如,“数的认识”的复习,从第 30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真实情境入手,呈现了与运动会相关的各种数据,有整数,有小数,有分数,有百分数,有以“亿”或“万”作单位的数,有“负增长”,体现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数进行分类,使学生整体把握小学阶段“数系”的进展脉络,了解各种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对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及相关重难点(如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数位、进制、位值等)进行复习。 (二)加强知识的横、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网状知识结构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关注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更加关注不同形式的知识背后的内在一致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例如,对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和算法进行回顾,对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可使学生认识到:四则运算的意义并不会因为数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描述的方式,避开了以往在复习一个数乘以小数、一个数乘以分数时把它们的意义和其他乘法割裂开的情况;而在不同形式的算法背后,也隐藏着许多共同的原理,例如,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实质上都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累加和累减的过程。 再如,让学生对除法、分数、比三个概念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