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使用审计的思考和建议【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引导并支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医疗资金补助制度,能够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本文从当前“新农合”资金使用审计现状出发,分析当前“新农合”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法律规范“新农合”资金管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新农合”;资金使用;审计现阶段,“新农合”政策已经全面覆盖我国广阔农村地区,根据国家卫生委员会公布的 2024 年我国“新农合”参保人数,截止到 2024 年年底,全国共有 2489 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 8.02 亿人,参合率为 98.7%,“新农合”医疗筹资总额达到 2972.5 亿元,全国“新农合”医疗资金支出 2909.2 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由国家、集体、个人等集资、农民自愿参加的针对农民的医疗补助项目。“新农合”政策是一项中国亿万农民的制度,能够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但是我国“新农合”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却出现诸多问题,尤其是资金审计方面,严重阻碍了该项制度的深化推行。一、当前“新农合”存在的弊端1.部分农民参加积极性不高在对农村“新农合”医疗参合审计调查中发现,仍然有许多农民对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参保人数较少[1]。部分农民之所以会表现出参保意愿不强,从主观方面分析,农民自身健康投资意识、风险意识薄弱,对“新农合”政策的不信任或不理解,对政策的稳定性和兑现性持怀疑态度。从客观上分析,部分农民认为“新农合”提供的医疗设施和补助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且该项制度提出的限制条件较多、提供保障的程度较低、医疗资金补偿手续繁琐,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农民对该项制度的信任感。此外很多农村地区,农民科学素养偏低,加上自身家庭经济环境和人员构成的制约,导致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2.医疗资金筹集难度大“新农合”医疗基金是由政府、集体、多方筹资的制度,实行个人缴费、政府和集体补助的筹资方式。但是该项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筹资难度极大,尤其是对于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而言,农民个人收入水平较低,难以支付高额费用。此外,部分地方政府针对“新农合”的参保资金收取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约束,部分工作人员态度敷衍,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筹资效率低下,医疗救助资金难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