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聊斋全图》考证与价值探析关键词:聊斋全图;聊斋志异;连环画;聊斋图说;价值考证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一、《聊斋全图》与《聊斋图说》现状《聊斋全图》和《聊斋图说》均是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创作的彩绘连环图册,二者皆是以《聊斋志异》条目为脉络,分别配以绘图。右图左文,以画译文、以文解图,图文并茂。《聊斋图说》(以下简称《图说》)总计 48 册,已失 2 册,现存 46册,据考证为清代大商人徐润组织宫廷画家为慈禧太后 60 大寿敬献贺礼所作,现存于国家博物馆。《图说》共计有 420 篇目,725 幅图。各篇故事长短各异,少则一页,多则七页,均为半开绘图,半开文字,文字部分上部是编绘者题诗,下部是聊斋故事缩写(见图 2)。二、《全图》文字版本、受众群体及年代的几点考证(一)《全图》文字版本的考证——文字内容为《聊斋志异》青柯亭版本为了考证《全图》文字内容与版本,笔者核校了任笃行辑校的《聊斋志异(全校会注集评)》,把青柯亭、铸雪斋、二十四卷抄本等多个版本进行综合比对,并在校注上做了注明,通过核对《全图》的文本与校注文字,发现是与青柯亭版本一致的。由此与刘蕊女士所写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藏稀见小说两种考略:〈刻全像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与〈聊斋全图〉》所得出的文字底本为青柯亭版本《聊斋志异》结论一致:“至于《聊斋全图》文字内容所据之底本,经过比对,应是以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刻本系统的文本为底本删录而成。如:‘入暮邀庖妪伴焉。’(《贾儿》)诸如此类的异文皆与青柯亭刻本同。青柯亭本是《聊斋志异》现存最早的刻本,对《聊斋》的传播有很大功绩。青柯亭本之后,几乎各种评注本、石印本和铅印本都根据此本翻印,是《聊斋》版本体系中最为通行的一种。”[1]105-113(二)《全图》受众群体的考证——清代贵族阶层1、装裱织物材料方面。据苏州宋锦名家确认,《全图》封面封底织物为宋锦装裱(见图 3),宋锦是用彩纬显色的丝织物。从宋代开始,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而在历史上,苏州宋锦以供应宫廷官用为主,有官府织造衙门經管,交承办差货的机户织造。明清以后,民间机业较快进展为手工业工场,并有专门商号经营丝织品购销业务,如明代有绫锦庄,清代有纱缎庄、纱缎经纪牙行等。也有少数机户自行销售的,营业渐趋繁盛。宋锦主要用于书画装饰和官员服装,其中宋锦中的大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