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老师行为的变化读书心得范文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加者促进者指导者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老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老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纳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当然,老师还要注意培育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育合作精神。老师除了参加、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二、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老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这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利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老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老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老师不再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新课程还使教学内容中老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老师留有的余地加大。这些都意味着课堂就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老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讨论者。在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老师更要加强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人评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两强、两弱”,即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试能力也比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弱。我们要努力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三、由单一型老师转向综合型老师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不少老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