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是怎么抗日的抗日战争(WarofReitanceAgaint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Sino-JapaneeWar),指 20 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下面一起看下甲午战败之后,清帝国在战场与法理上都丢掉了朝鲜,将唐朝以降延续了上千年的中朝宗藩关系划上了句号。在国人流行的历史记忆中,甲午战争后的朝鲜自然是迅速落入了日本之手,直到日本二战战败后方才独立。但事实上,朝鲜最终被日本吞并要迟至 1910 年。在甲午之后的 15 年间,朝鲜的局势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平淡,立国五百年的朝鲜李朝王室仍然在做着最后的救亡努力,而日本也曾陷入势力被逐出朝鲜的危机之中。尽管朝鲜是最后的失败者,但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却在亡国前爆发出了让外部世界为之震惊的能量。【闵妃之死】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出兵占领汉城,随即将当时朝鲜政府中的所谓亲华派势力清除一空,建立了亲日派政府,实质上已全面控制了朝鲜局势。随着在甲午战场上的压倒性胜利,日本对朝鲜的控盘程度自然也随之大幅加强。此时,朝鲜落入日本势力范围本已是一件没有悬念的事情。然而,出乎日本预料的是,全盘控制朝鲜的难度竟然要比在战场上击败大清朝要大得多。朝鲜王妃闵妃(韩国人所说的明成皇后)在背后美丽地捅了日本一刀。虽说以夷制夷的专利权属于大清,但不得不说,朝鲜对这一套外交战术的掌握程度不比中国人差。甲午前,朝鲜人游走于大清与日本之间;而在甲午后,闵妃应付日本仍然是这一套,只是俄罗斯成为了新的救命稻草。而对于一贯野心无限的俄国来说,又怎么甘心让朝鲜由日本独霸,朝鲜的主动投靠自然是求之不得,亲俄派在短期内便成了气候。假如说自恃枪在手的日本此时还对控制朝鲜充满信心的话,一场针对日本政变则彻底将其从骄狂中惊醒。1895 年 7 月,也就是《马关条约》签订三个月后,朝鲜亲日派内阁突然因为谋反的传言在宫廷政变中倒台,亲日派领袖朴泳孝被迫逃亡日本。由此,朝鲜政局又回到了闵妃,及亲俄派手中。这场胜利注定是脆弱的。闵妃及朝鲜的致命弱点在于,即使将亲日派一举铲除,即使在政治上获得自主的话语权,也无法改变一个现实:朝鲜事实上处于日本的军事占领之下。果然,三个月后,也就是 1895 年 10 月 8 月凌晨,在日驻朝公使的策划下,声称消灭这个国家二十余年来的祸根在此一举,数百名日军及日本浪人突然向朝鲜王宫发动突然袭击,迅速击溃了仅有百人左右的的朝鲜宫廷卫队,将闵妃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