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脱粒性的讨论进展及展望鉴定出对应的同源基因,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生长素对种子脱落有影响。对 OsGRF4 的讨论发现其调控 CKX5 和 CKX1(细胞分裂素脱氢酶前体基因)的活性,影响了细胞分裂素的动态平衡,进而表现为穗型及脱粒性的改变[17]。这说明细胞分裂素也参加了水稻的脱粒性。前面已经知道脱粒相关基因 SH5 通过与 KNOX 蛋白相互作用,影响水稻脱粒。在玉米分生组织中 KN1(KNOX 家族蛋白)诱导 GA2ox1 表达,在水稻花序分生组织 OsGA3ox2,SLR1,OsGA20ox2 也是高表达的。因此推测赤霉素在水稻脱粒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乙烯参加果实脱落(如苹果),但其在水稻脱粒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讨论[21]。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SH5 和 WRKY60都涉及了木质素的代谢调控,这可能对水稻脱粒性的讨论提供了又一重要方向[18,19]。4 讨论与展望脱粒性是作物驯化的一个重要的农艺学性状,脱粒程度的高低是影响作物收获产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事实上,在水稻中脱粒性作为重要农艺性状影响了水稻产量,是一种典型的植物器官脱落现象。讨论表明,器官的脱落常常伴随离区细胞的细胞间质和细胞壁的降解,进而导致器官(如种子、叶、花)脱离母体(即脱落现象)[22]。离区的发育与功能行使是多基因参加的复杂精细的调控过程,且脱粒程度多样化,使得水稻脱粒的讨论进展缓慢。目前对水稻脱粒性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对水稻护颖及枝梗之间的离层的发育调控上,且关注在离层发育调控的早期,即离层起始发育的时期。讨论表明,离层的分化与脱粒的难易程度显著相关[6]。然而对于离层细胞发育后期的调控以及响应激素调节的分子机制尚不明朗,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而在对基因组重测序中发现几个参加激素代谢的基因位点,可能影响了水稻脱粒。如gibberellin20oxidase2(LOC_Os01g66100)参加赤霉素代谢;LOC_Os09g08130 预测参加生长素诱导的磷酸化。另外環境因素也对水稻脱粒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讨论表明冷胁迫诱导了相关脱粒基因的表达以及影响了离区的分化[23]。正如前面所述,种子脱落脱离母体,意味着其与母体细胞的之间的“连接”不存在了,也就是说发生了细胞“消逝”[10]。在一些情况下,这些过程可以由 PCD(细胞凋亡)来完成。讨论表明,在拟南芥花器官,成熟果实的离区观察到PCD 标记 BFN1 和 PCD 相关 DUF679-结构域膜蛋白(DMP)同源基因的表达,并且番茄器官的脱落也与 BFN1 同源物和核糖体酶(LX)的表达有关。这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