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业设计专业造型设计教学改革摘要:工业设计教育需要紧随着时代的进展不断进步,国家大力提倡“中国制造”的价值的必将对现有教育体系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工业设计教育体系落后的重要体现就是造型设计教学中缺乏一套科学的、符合时代进展的教育思路以及观念。本文针对造型设计教学现状,从教学设置、课程实践方式和教学模式多样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本科教学的改进思路,探究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设计造型设计课程在教学中的理想模式,以便更好的适应当下及未来设计进展的需要。关键词:工业设计;教学改革;造型设计;形态工业设计是综合技术、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造性活动。涉及产品技术功能、材料、结构、工艺、及人机关系,市场、经济、文化、美学等领域,及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造型:“造”即制造、塑造,“型”即成形。造型也就是指制造具有特定意义的形态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活动。产品造型是工业产品信息的载体,设计师通常利用产品的特有形态向外界传达出设计师的思想和理念。可以说工业设计的最后形式是造型,它综合体现了以上内容,并以形态语义表达,准确生动地表现产品的语义内涵和品质。一、现状分析根据天津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现行,造型设计教学模式在前苏联现实主义画派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进展起来的。其组成为: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结构素描,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主要着力点在于学生的写实能力的培育,这种强调客观描摹与再现的教学体系,对于力图在本科一年级培育学生抽象思维及表现能力的设计教学是存在冲突的。构成课程在讨论形态时常常把相关因素分割开来考虑,从而导致在实际运用中无法综合处理形态的诸多问题,从而对材料的材质特征、工艺特点以及构造原理讨论的不够深化,以至造型成为过于追求形式的花架子。二、现代造型设计训练中应解决的问题现代化的工业设计要求学生在造型设计训练中解决以下问题。2.1.培育立体意识绝大多数学生之前接受的艺术高考培训是以平面思维模式以及固定僵化的表现技巧及程序为主,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也限制了对三维甚至四维造型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学生对于一个平面四方形的理解可能仅限于简单的外形边框,不能理解其形态特征的全貌。2.2 掌握审美规律提高审美规律是造型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目的,在工业设计规律中,有多种形式的美,如形态美、结构美、工艺美、材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