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摘要: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紧紧依托于中国社会现实的变化与需要。由于不同的政治需求,以及面对的社会情况的转变,都会推动人们去深化探讨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社会主义的理想是什么,社会主义实现所依靠的力量是什么。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多的存在于思想领域,但必须看到,思想是用来指导实践的,社会主义理论反应在实践中具有其特别性,就是对中国革命进展的方向、动力、领导者、前途等最基本的要素探讨。这都是当时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关键词: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分类号】D231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理论一般性认识社会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与众多社会思潮一样,是为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因此,我们谈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就是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进展的必定趋势;社会主义的前途是经济上公有、分配上按劳动所得、社会上注重公平正义。第一,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进展的必定趋势。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多重危机的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传入中国的。此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时。一战之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并未改变中国危亡的局面。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世界寻求援助未果的情况下,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入中国,俄国工农政权和社会主义成为热议的话题。”第二,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即社会主义的前途是经济上公有、分配上按劳动所得、社会上注重公平正义。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性认识理想指导实践,但是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社会进展水平不同,所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不同,因此社会主义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样式各不相同,这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实现和进展过程中的特别性。第一,中国革命两步走的初步认识。基于中国革命性质的认识,早期马克思者认为中国的革命不是纯粹的“反封建”资产阶级革命,也不是纯粹的“反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及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理论的阐述和探究,表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们真正把握住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中国民主革命与将来要过度的社会主义革命关系问题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找到了解决中国通往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初步运用以来的一次,这一重大转变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第二,意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