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辛亥革命后乡村变化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浅析辛亥革命后乡村变化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_第1页
浅析辛亥革命后乡村变化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_第2页
浅析辛亥革命后乡村变化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摘 要:辛亥革命后中国的乡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变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辛亥革命后乡村土地关系变化为出发点来简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关键词:辛亥革命;乡村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巨大的历史事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对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近代依旧是以农业为主导,乡村变化可以说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进展的走向。辛亥革命后,乡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无疑制造了重要的条件,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跟乡村的变化是分不开的。相较于城市而言,乡村变化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表现在土地关系方面。这一时期土地买卖相对比较自由,封建土地的束缚逐渐松弛,土地占有出现了集中趋势。与此同时,出现了军阀地主,这是这段时期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很多军阀利用职权强占土地,变成新兴的地主。如袁世凯在河南彰德、汲县、辉县等地占有田产 400 顷,其田产占彰德所有耕地的 1/3 以上。段祺瑞在东北边境圈占荒地 20 万顷。一方面,土地逐渐的集中,使得农民负担加重,再加上这段时期战乱不断,使得农村社会民众常常会掀起起义,另一方面受到政府政策的刺激,一些地主和富农把眼光转向经商致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兴起,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如浙江省定海县,1912 年前后全县人口约 13 万人,从事盐业者占 7%,渔业者占 18%,农业者占 26%,工业者占 9%。商业者占 15%,其他占 25%。这时期农村社会的动荡,农民生活困苦,人们对现实普遍不满,人民迫切希望能够改变当前的社会现状,这为西方新的政治学说传入农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外,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使得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沟通逐渐密切,有利于城市近代文化对农村的渗入,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最初主要在城市,尤其是东南地区,由于城乡经济沟通逐渐密切,再加上许多推崇马克思主义的分子故乡都在乡村,马克思主义通过这些知识分子自然地传入他们的故乡。因此马克思主义在城市逐渐传播之后,渗透到农村成为一种必定趋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从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光临小店,本店以公文和教育为主,希望符合您的需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