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式家具的装饰风格探析清式家具,多指清代雍正朝以后制作的家具。它绚丽、豪华具有繁缚的富贵气,总体来说,它的艺术价值远不如明式家具。但清式家具制作仍是我国古典家具史上最后一个高潮,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印记。本文首先从清式家具的装饰手法、装饰题材、装饰工艺等来分析清式家具的装饰艺术风格特征;其次,本文还深化讨论清式家具这种“装饰崇拜”风格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即在政治经济高度发达背后“享乐主义”的滋生。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它处于危机来临前的高度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对外贸易也日渐频繁、国库充盈。这样充裕的物质条件使得清朝统治者有足够的能力来满足各种奢侈享受、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无论是金银珠宝、生活用品等都是极尽奢华,当然作为日常起居不可或缺的家具也不例外。本文从清式家具的装饰风格入手,分析这一时期的家具的装饰风格形成的过程以及形成这一种家具装饰风格的各种原因。清式家具进展的沿革1.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外沟通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如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自明朝中期起,中西方国家沟通更为频繁,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西方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开拓殖民领地,中国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之一。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各地,宣传圣经,争取新教徒,扩大教会势力。最早来到中国的传教士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士利玛窦,在明万历十一年(1583 年)。他以“西洋奇器”叩开了紫禁城的大门。他们不仅实现了曲线布道,同时也将欧洲的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传给了中国人。西方传教士的大量来华,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西方的美学观念,促进了中国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2.中国文化的西化由于海运交通日益频繁,明清两代,广东沿海一带的“侨乡文化”日渐繁荣。光绪 19 年,清政府放宽华侨政策,颁令准许华侨“回国治生置业,其经商出洋亦听之”。大批有志之士华侨纷纷回国开办工商业,兴办学校,建房置业。西方的文化艺术包括建筑和家具工艺也随之传播到沿海的侨乡,欧美式样家具也就成为清代家具变革的参考模式。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硝烟,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清政府发动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向西方学习的举动都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快速沟通。1.装饰题材在清式宫廷家具中,用龙纹作为装饰最具代表性。无论床榻、椅凳、桌案、几、架、屏风、箱柜等,用龙纹作装饰是极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