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来自远古的奢侈品7000 年的历史余音有人将瓷器看作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有人给予玉温文尔雅的人格品性,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能够称得上奢侈品的当属漆器。漆器虽不及玉器、瓷器和金银器普及,但它被视作唯一能以时代姿态代表中华文明的传统器物,漆器诉说的是一脉文明相承 7000 年的惊心动魄。漆器的宝贵不在于它用料上的讲究,而在于它代表人类从一个文明迈入另一个文明的工艺进步。1978 年余杭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出第一只朱漆木碗和一件朱漆筒将中华文明的历史维度拉到了 7000 年前。在那个茹毛饮血的时代,紧随着石器时代来临的,便是漆器时代。再往后,战国和西汉时期是漆器进展的鼎盛时期。朱墨流转、壁薄如纸的漆器成为汉武帝案头至高权力和无双财宝的象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漆器不仅有用性强,而且形制丰富、色彩绚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特色。明永乐年间,御用监在皇城内设置了御用漆器作坊果园厂,此举推动了明朝漆器的生产进展,直到清王朝灭亡,漆器这一宫廷艺术才开始走向民间。奢侈的漆器是中华文明进展的一个缩影。它有着令人称奇的制作工艺,先以木灰或金属为胎,再在胎骨上层层髹漆几十层或上百层,半干时再根据剔红、剔犀、螺钿和描金等种种不同工艺类型,或描上画稿,或雕刻花纹,或描金镶钿……整个过程延续数年,一件漆器才能大功告成。存数稀少也是漆器最为鲜亮的一个特征,奢华无双的艺术价值更是被众多文人墨客视若无价。明代黄成在中国现存唯一一部古代漆工专著《髹饰录》中写道:“隐起圆滑,纤细精致。”清代诗人袁枚用“阴花细缬珊瑚明,谧霞隐隐东方生”的诗句来形容雕漆之美。在考古领域有“大家”之称的郭沫若对漆器也甚是珍爱,他将其描述为“举之一羽轻,视之九鼎兀。”珍稀 OR 无双大美不言现代漆器工艺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扬州、福建、江西宜春等地。江苏扬州漆器以镶嵌螺钿为特色。福建脱胎漆器以其色泽光亮、轻巧美观为特点。此外,还有厦门漆线装饰、天水的雕填等,都各有不同的艺术特色。漆器工艺描金: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描金在黑漆地上最为常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填漆:堆刻后填彩磨显出花纹来的髹饰技法。螺钿:是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乌兽、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上的装饰技法。平漆之后,饰以彩色。金银平脱: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乌兽、花卉等纹样,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髹漆二三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