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永不停教学改革无止境1 徐绍仲“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讨会”记理论学习永不停1987 年 9 月 10 日,《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导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联名给我发来“请柬”:兹定于 1987 年 10 月 6 日至 10 日,在杭州市郊区梅家坞“梅坞饭店”,召开“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讨会”,特请光临。我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请柬”,准时参加了这一盛会。岁月如流,转眼间已过去 30 多年了,但至今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①新时期开放以来,我参加的语文学术活动达数十次之多,但以理论讨论为主题的活动只此一次,而且此类活动也是整个中语界的唯一;②会上我学到了理论指导教改的许多新理念;③拙作《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三知》被评为优秀论文,虽无习惯见到的等次,但非常满意。全文被选发在《语文教学通讯》1987 年 11 期。一、鞭辟入里的优秀论文此次论文的共同点就是:境界高远,论述透辟,有的放矢,指导教改。笔者从众多论文中选取了 2 篇简介如下。由于个人水平和篇幅所限,不可能把每篇论文的精华都写出来,只能“断章取义”,忍痛割爱了。《论语文教育理论的建立》(上海技术师院李杏保、周南山)旗帜鲜亮地提出:“为了建设和进展具有我们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理论,则必须坚决地确立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论文在“从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思考”和“从历史唯物主义思考”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和具体论述。《对现代阅读科学的再认识》(北京 80 中李方、北京化工学校徐稚)说:“面对现代化与未来的挑战,深化讨论现代阅读学这门分支科学,是语文教研的紧迫任务”。又说,现代阅读学“根据不同的动机与目的,将阅读区分为不同的层次,诸如:‘探测性阅读’,指寻找必备资料、准备是否精读的预备性的快速粗略的阅读方法。‘理解性以上 2 篇论文,有大学老师 1 篇,中学中专老师 1 篇。2 篇论文均见《语文教学通讯》1987 年 11 期。二、引人注目的获奖名单此次论文评选未设等次,凡获奖的均称“优秀论文”,获奖者 42 人。现分类归纳如下(排名不分先后):大学老师:王必辉、何以聪、李杏保、周南山、冯厚辅、靳保太、卫灿金、党乐群、朋星、萧士栋、顾黄初(共 11 人)教科所教研室老师:夏秀容、张棣华、张裕民、赵明、傅忠烈、徐绍仲、王牧天、李寰英、钟德赣、杨一经、何大兴、张传宗(12 人)中学中专老师:徐稚、李方、周其敏、鲍志伸、陆之华、王尊政、黄湖滨、王良哉、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