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忠人从工匠到艺术家打开文本图片集“摄影就是工匠”祖忠人常常在公开场合这样评价自己:“我四十年只做一件事,就是拍舞台照片,通俗点讲,就是工匠。”他还引用巴金先生的“我之所以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这句话放在自己身上:“我之所以摄影,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1980 年,一位从企业走出来的年轻摄影师踏进了上海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成为了这里的一名专职摄影,从此摄影变成了他一生的热爱与追求,他就是祖忠人。之后的几十年,他以上海文艺舞台和艺术家为对象,拍摄的艺术家达上千人,贺绿汀、谢晋、刘海粟、赵丹等艺术大家在他的镜头下被诠释得生动传神。用祖忠人自己的话说,他既是一个记录者,也是一个见证者。为人熟知的摄影作品《巴金的路》就出自祖忠人之手,他如数家珍般回忆起拍摄这张照片的过程,眼里充满了难以掩饰的幸福感。一次,祖忠人跟随巴金先生去杭州开会,在晚霞满天的西子湖畔,镜头中的巴金先生静静地坐在轮椅上眼望远方,神态坚定安详而又引人深思,那曲折曲折的青石步道延伸向远处,一如巴金先生曲折的一生,祖忠人立即摁下了快门。摄影也要做功课祖忠人说:“一张优秀的舞台摄影作品包含构图美、造型美、影调美和动感美等要素。舞台摄影艺术的美感是通过图片的画面构图来体现的,无论是拍全景、拍局部还是拍特写,构图美都少不了主题突出、表情丰富、层次分明、画面均衡。造型美本属舞台表演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也是舞台摄影艺术中必须强调的美感形式,必须表现出演员在舞台上最具典型性的动人姿态与感人神态,拍摄者应不失时机按动快门,要做到这一点,一要了解剧情,二要熟悉演员,两者缺一不可。动感美在舞台摄影艺术中是最具魅力,也是最难把握的表现形式,然而拍摄者一旦捕捉到这其中的美妙瞬间,必定会得到一张动感效果极强的佳作。而掌握正确曝光、跟踪对焦、色彩还原等技术问题,是拍好舞台摄影作品的先决条件。”对此,祖忠人在每次摄影前都会做足功课,比如如今的舞台美术设计水平与舞台灯光形式日新月异,舞美装置和灯光调度随剧情和剧中人物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时而暖色调时而冷色调,时而低调时而高调,如何把握好舞台摄影的影调,对烘托主题、突出人物性格起着重要作用。祖忠人很善于利用这些条件,从而让作品更美。此外,演员在舞蹈、杂技、戏曲、武打表演中的形体动作与幅度往往很大,激动与缓动叠次相间。祖忠人通过长期的舞台摄影实践,练就了不俗的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