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是怎么推测出恐龙叫声的在有关恐龙的电影或纪录片中,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它们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有时是尖细的鸣叫,有时又是低沉有力的吼声。但是,导演们真的知道恐龙能够发出十么样的声音吗?现代科学讨论成果表明,脊椎动物发声通常需要依靠软组织,比如我们人类的声带就是实现这个功能的软组织。然而软组织很难作为化石保存下来,因此想要知道恐龙如何发声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那电影中的恐龙叫声仅仅只是人们的想象吗?事实上,古生物学家在复原恐龙的叫声时,常用恐龙的后裔“鸟类”,以及恐龙的近亲“鳄类”进行于对比讨论。鸟类的鸣叫声来自于鸣管,位于喉部下方的“气管—支气管”部位结合处,鸣管中的两个支气管内壁上各有一鸣膜,鸣膜振动就能发出声音;两处鸣膜通过以不同的频率振动,鸟类就能够同时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2024 年,古生物学家发现了白垩纪末期(距今约 6900 万年)生活于现在南极地区的维加鸟(Vegavis)的发声器官。通过高分辨计算机断层成像(CT)扫描后进行的数字三维重建,科学家发现维加鸟在“气管一支气管”结合处已经发生了显著地扩大,维加鸟极有可能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能够发声的鸣管。在通过与现生鸟类比较后,科学家认为维加鸟的叫声可能与鸭类或雁类相似,这也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鸟类发声证据。遗憾的是,在恐龙化石中还未发现过类似的软组织化石。随着保存完好的化石不断被发现和新科研技术的不断升级应用,人类对于恐龙声音的认识已有了很大进步。鳄类的发声器官则与鸟类完全不同。现生的鳄类没有鸣管,而是与常见的四足动物一样,利用位于喉部的声带发声。讨论人员由此推测,它们生活在恐龙时代的祖先应该也是利用“声带”进行发声。那么,恐龙的发声方式究竟类似于鸟类还是鳄类呢?从现有的化石上,古生物学家还无法给出准确答案。但尽管鸟类和鳄类的发声器官不同,它们依旧存在一些类似的发声行为。例如有些鳄和鸟在蛋中孵化时,会利用声音和其他个体进行沟通,以便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破壳而出。鳄类甚至还会利用声音向母亲传递信息:鳄鱼妈妈听到蛋中的小鳄鱼发出即将破壳的声音时,就会回到巢边,清除覆盖在巢上的土,并守护在一旁等待小鳄鱼孵化。有科学家推测,恐龙幼崽也会利用声音在出壳前进行沟通,因为很多恐龙下蛋时同样会用土或其他东西将蛋窝掩盖遮蔽起来。虽然科学家尚未找到恐龙如何发声的直接证据,但在他们的努力下,从一些骨骼结构中得到了间接信息。其中,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