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危害大心律失常又称为心律不齐、心律不整、心律紊乱。它并非一种疾病,而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博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发生异常而引起的心律紊乱或心律不齐所表现出来的症状。除了有心悸、胸闷、失眠、气短、乏力等一般症状外,有的心律失常患者会表现为心绞痛、气短;有的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甚至临时性全盲、失语、瘫痪、抽搐、昏迷,损害大脑;有的表现为少尿、蛋白尿等;有的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出血、溃疡或肠麻痹等。心律失常类型不同,症状也会有差异,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能猝死。大多数心律失常患者由于劳累、情绪激动、缺乏睡眠和休息、饮酒、饮茶、喝咖啡以及剧烈运动诱发,需注意避开。心律失常的治疗除病因治疗外,还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其中药物治疗使用较多,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有普萘洛尔(心得安)、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艾司洛尔、溴苄铵、胺碘酮、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非药物治疗则包括机械方法兴奋神经、使用心脏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电消融、射频消融、冷冻或激光消融以及手术治疗等。抗心律失常,中医早有记载在中医理论中,心律失常属于心悸、怔忡、胸痹范畴。据史书记载,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就有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的论述。传统医学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许多中药制剂对心律失常都有一定疗效。除炙甘草汤外,后来还衍生了其他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天王补心丹等,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医学得到进一步发掘和提高,先后开发了宁心宝、参松养心丸、丹参片、丹参滴丸、益气复脉胶囊等一系列产品,这些对治疗心律失常都有一定效果。不过这些药物并未像西药一样经过讨论和验证,所以一直没有一种中药作为专门治疗心律失常药物被世界认可和接受,直到稳心颗粒的问世,方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很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及其他潜在不良反应,而稳心颗粒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中成药,长期使用并不会引起新的心律失常。而且在长期使用稳心颗粒后,很多医务者都认为它疗效显著,作用持久,值得信赖。安全可靠虽然稳心颗粒已经崭露头角,但我们也要看到,化学药物(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的历史同样不短。几十年来,传统的化学药物如洋地黄、胺碘酮、心律平、异博定、利多卡因、美西律、地高辛等药物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虽然产生了一定效果,但有效率一般也仅在30%~60%,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