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一) 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大脑技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 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并具有不同的 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 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 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假如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 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二) 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由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的机理还不清楚,因而精神病的病因问题至 今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如此,大量的讨论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用的资料,为进一步讨论提供了线索。其中,遗传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以精神 分裂症为例,患者亲属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且 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当然,精神分裂症只是具有遗传倾向,并不是肯定遗传。是否发病还要受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多种影响。 另外,很多人认为,“得精神病的人都是受了刺激”,这种印象是 受小说、电影等文学作品的渲染和加强,却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讨论显示,只有少数患者发病前受到过强烈的精神刺激。所以,多数专家认为,精神刺激与精神病并不是 直接的因果关系,它可能只是促使有些患者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再者,精神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病前性格有很大关系。有讨论表明, 5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具有孤僻、内向、敏感多疑、好幻想,胆 小怕羞、思维缺乏逻辑性等性格特征,因此有人把这些性格特征称作“分 裂型人格”,这是发生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内在因素。具有上述性格缺陷 的人不仅容易患病,治疗起来也相对比较困难,痊愈之后复发的危险性 也比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培育青少年活泼、开朗、坚强的性格对预防 精神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三)怎样识别早期精神病? 有些患者是缓慢发病的,早期表现常常不易被周围人理解为精神病。直到病情进展严重了以后,家属还很难回忆起确切的发病时间。精神病的早期症状有: 懒散:不讲个人卫生,对工作不仔细,不遵守劳动纪律。学生 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批判也觉得无所谓,仍 然我行我素。 淡漠:对人冷淡,回避社交,寡言少语,常独自呆坐,或无目 的漫游,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