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病理学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 1936 例按巴氏 TBS 分类法报告诊断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涂片中的阳性病例,强调在现实条件下细胞病理学在官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 2024 年来我院硷查 1936 例妇女宫颈刮片进行巴氏染色法,TBS 分类法报告。结果:1936 例中有 29 例不满意,占 1.5%;其中上皮细胞异常者 73 例,占 3.8%,通过随访阴道镜病理组织学结果,细胞学与组织学的诊断符合率为 80.1%,细胞学为 ASC-US 者中有 35%经病理证实为 CIN。结论:宫颈刮片细胞学诊断作为比较正确可靠的检查方法,具有简便、安全、经济等优点,已广泛用于临床。作为防癌普查的一条捷径,已证实其有用性可操作性,诊断的科学性和严谨性[1]。【关键词】细胞病理学;宫颈病变;TBS 分类法报告宫颈上皮内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在月经期阴道 pH 值的改变,阴道滴虫、淋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损伤、雌激素水平改变等多种因素可引起子宫颈的病理性改变。而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手段和首选方法。现回顾性分析本院 1936 例宫颈病变筛查的结果,并通过随访其中上皮细胞异常者,对比分析临床表现与细胞病理学阳性的关系,探讨该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1.2 取材制片取材应在宫颈外口鳞柱状上皮交接处,以宫颈外口为圆心,轻轻刮取一周,避开损伤组织引起出血影响检查结果。若白带过多,应先用无菌干棉球轻轻擦净黏液,再刮取标本。患有子宫颈糜烂者应在宫颈糜烂边缘与正常宫颈黏膜交界处刮取,并要刮取全面,不可只取某一部分。1.3 方法1.3.1 巴氏染色法标本一>固定一>水洗一>苏木素一>水洗—>0.5%盐酸一>95%酒精橘黄 G—>95%酒精一>EA50—>95%酒精—>无水酒精。1.3.2 细胞学诊断方法采纳 TBS 系统报告,宫颈病变的范围包括良性细胞改变及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上皮内病变根据程度可分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和腺癌。1.4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纳 X2 检验。2 结果及分析TBS 分类法报告 1164 例(60%)为炎症反应性细胞改变;ASC52 例(2.6%),其中 ASC-US47 例,ASC—H5 例;LSIL14 例(0.7%),其中 CIN—Ⅰ11 例,CIN-Ⅱ5 例;HSIL5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