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_第1页
1/1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由于管理失误引发的人的不安全状态及其相互作用,使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危险物质和能量释放,并转移于人体、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或)财产损失,事故可以通过减少能量和加强屏蔽来预防。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能量,如因某种原因失去控制,就会发生能量违反人的意愿而意外释放或逸出,使进行中的活动中止而发生事故,导致人员损害或财产损失。 事故致因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 年吉布森(Gibson )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损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能量载体(能量达及人体的媒介)来预防损害事故。在吉布森的讨论基础上,1966 年美国运输部安全局局长哈登(Haddon )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损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损害的分类方法,将损害分为两类:第一类损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损害是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能量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人类利用能量作功以实现生产目的。人类为了利用能量作功,必须控制能量。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受到种种约束和限制,根据人们的意志流动、转换和作功。假如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了控制,超越了人们设置的约束或限制而意外地逸出或释放,必定造成事故。假如失去控制的、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人体必将受到损害。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损害事故原因是:①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②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损害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常常通过控制能源,或控制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损害事故。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都可能导致人员损害,其中前四种形式的能量引起的损害最为常见。意外释放的机械能是造成工业损害事故的主要能量形式。处于高处的人员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当人员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发生坠落或跌落事故;当物体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将发生物体打击等事故。除了势能外,动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机械能,各种运输车辆和各种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都具有较大的动能,工作人员一旦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