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及对策透析论文摘要。阐述了XX省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的现状,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促进XX省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论文关键词:城乡信息化差异数字鸿沟对策根据2006一20XX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资源的普遍应用、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资源也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XX省委、省政府一直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在信息基础设施、电子信息产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农业农村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方面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信息化工作。20XX年,安徽各县(市、区)政府也全面建设信息服务站。然而,XX省的总体发展水平同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还比较落后,加上XX省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加快XX省的信息化发展更是当务之急,也是促进XX省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1XX省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的现状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的差距也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在拥有和使用信息技术方面也存在差异即所谓的城乡数字鸿沟,而这种差异是多方面的,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的差异、信息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交流的差异、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品结构的差异以及信息消费水平的差异等。1.1城乡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差异由于我国实行城乡二元体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般是:在城乡之间优先保证城市。结果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能优先得到保证,而农村的却很难得到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国统计年鉴20XX公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3月,XX省城市人口2485万人,固定电话达到658.5万户,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6.5%。但是XX省农村通信发展却相对滞后,XX省农村人口3650万人,固定电话为694.7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的普及率为19.0%,只是城第1页共6页市水平的71.7%。根据表1可以看出,XX省2005一2008年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台数农村居民拥有数相对较少,分别是城镇水平的3.0%,3.4%,4.9%,6.4%。虽然城乡居民对家用电脑拥有比例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总体来说城乡居民对家用电脑的拥有量还是相差悬殊。可知,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拥有更充足的信息基础设施,城乡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1.2城乡信息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产生与传播的差异由于城乡居民文化水平和信息素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农村居民对网络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等的利用远不如城市居民利用的充分和有效。根据安徽财经大学20XX年暑期“三下乡”对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农村的电视覆盖率为75.96%,有线电视覆盖率仅为8.31%,农村居民通过广播获取信息资源也只有10.79%,可见农村的信息资源相对贫乏,而农村居民又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更扩大了城乡信息化差距。城市是经济发展和信息交流的中心,能产生大量的信息,而且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都十分便捷。农村地区生活较为稳定,产生的信息较少,采集和传播信息也相对困难,使得多数媒体把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城市而不是农村。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而农村由于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导致信息交流不方便,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差异也日益显著。1.3城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信息产品结构的差异城市经济较为发展,把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医疗、交通运输以及能源利用等多个领域,而农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没有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潜能,各个方面多运用传统的方式而没能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城乡居民拥有信息产品的结构也存在差异。安徽财经大学20XX年暑期“三下乡”对农村居民的调查显示,居民对普通彩电、vcd机和dvd机等信息产品拥有率较高,拥有率分别为92.1%,70.7%和63.2%,而对照相机、录像第2页共6页机和电脑等信息产品的拥有率较低。相比而言,城市居民减少了对vcd,dvd等逐渐被市场淘汰产品的使用,他们更多的拥有和使用现代更先进、更时尚、科技含量更高的信息产品。1.4城乡的信息消费水平差异在信息消费方面,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