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摘要:校园文化是促进工匠精神培育和推广,尤其是有助于在广阔受教育者中加以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大力推动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对促进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新时代给予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教育改革进展的重要使命。通过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培育工匠精神与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紧密关系,结合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阐述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误区,这为进一步探究如何更好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提供有益启发。关键词:工匠精神;校园文化;误区校园文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所高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息,以及历史传统的长期积淀和综合表现。校园文化的本质是全方位塑造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具有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的专业人才[1]。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种深刻反映了精益求精、充分追求完美和极致的职业精神的优秀代表——工匠精神,近年来不断被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所推崇和肯定[2]。积极实行一系列包括课堂教育、实践教学、项目讨论等在内的措施和方法寻求充分地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之中,这种积极尝试和实践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3]。可以说,大学校园近年来已经日益成为我国孕育和培育不同行业具有工匠精神内涵与特征的从业者的重要基地,是不断提升受教育者内在精神气质的重要环境、载体和有益平台[4]。在 21 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宏观背景下,大力推动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对促进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这也是新时代给予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教育改革进展的重要使命。一、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中国,“工”“匠”与“工匠”有着不同的含义,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据《考工记》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也,谓之工。”可见“工”包含“匠”的意思。随着封建社会户籍制度的改革,出现“工在籍谓之匠”,自此工与匠合为一体[6]。传统的工匠指的是具有一门手艺的手艺人,随着时代的进展,传统的工匠不再指的是所谓的手艺人,其内涵也逐渐丰富和拓展。从本质上说,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被给予了更多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内涵。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体系,除了充分体现对工作的执着与热情之外,还包含着以下两个新的时代精神特征。一是工匠精神还包含着深刻的敬业精神。“敬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