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新特点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化问题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一般认为,全球化是指人类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沟通和达成更多共识与行为的过程。[1]全球化是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过程,这不仅指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社会全球化等领域的全球化,还指参加全球化主体的多元化。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包括一体化趋势与分裂化倾向、单一化与多样化、集中化与分散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等一系列悖论。可以说,全球化进程是一个统一与多样、合作与冲突并存的过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当今世界两大主要对立的社会形态,全球化的客观进程无疑给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给予了新的形式和内容。本文所说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意涵是指两种不同社会形态或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两种不同国家制度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社会形态的对立性自 1917 年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以来,在 90 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形态在全球并存的状态。社会形态是指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有机体。不同的社会形态有其不同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同的社会形态处于不同的历史进展阶段。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必定替代物,两者分别代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这对根本对立的阶级的利益。因此,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看,这一对立关系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以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取代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以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实现政治统治和经济基础上的双重革命,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对立的目的所在。二、社会进展因素的互补性第二,从社会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这一层面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具有互补性和借鉴性。首先,由于现实社会主义制度都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因而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而必须借用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来进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借鉴资本主义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有效的具体制度形式等。例如,前苏联就曾实践过国家资本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是把非公有制当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