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悯农》CATALOGUE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农业生产知识普及•互动环节:课堂实践活动设计•情感升华:培养感恩之心和尊重劳动成果意识•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CHAPTER课程介绍与目标010102《悯农》背景及作者简介李绅,字公垂,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关心民间疾苦,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悯农》是唐朝诗人李绅的一首代表作,以生动的形象和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生活的艰辛。让幼儿了解《悯农》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通过朗诵表达诗歌的情感和韵律。引导幼儿感受农民的辛勤付出,培养珍惜粮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时间共2课时,每课时30分钟。课程安排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背景,讲解诗歌内容;第二课时进行朗诵练习和情感引导。课程安排与时间CHAPTER文本解读与赏析02原文朗读《悯农》是唐朝诗人李绅所作,全诗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朗读时,要注意字音准确、语调抑扬顿挫,读出古诗的韵味。字词解释这首诗中的“悯”是怜悯、同情的意思,“农”则指农民。诗中的“锄禾”、“汗滴”、“盘中餐”、“粒粒”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和粮食的珍贵。原文朗读及字词解释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在烈日当空的正午辛勤劳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诗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道出了粮食的珍贵和农民劳动的艰辛。诗句意思阐述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可以引导幼儿感受农民的辛勤付出,培养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情感传递诗句意思阐述与情感传递艺术手法欣赏与创作背景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对比手法,将农民的劳作场景和餐桌上的美食相对比,突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珍贵。同时,诗歌语言简练、意蕴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艺术手法欣赏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但贫富差距极大。李绅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官员和诗人,深感农民生活的困苦和社会的不公,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悯农》诗。创作背景CHAPTER知识拓展:农业生产知识普及03粮食作物种植过程简介选择肥沃的土地,进行翻耕、平整,为播种做好准备。挑选优质种子,适时播种,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促进种子发芽。定期浇水、施肥、除草、防虫,确保作物健康生长。待作物成熟后,进行收割、晾晒、脱粒等处理,获得粮食。耕地准备播种育苗田间管理收割晾晒农民伯伯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在田间地头。早出晚归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风吹日晒农民伯伯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每一株作物。精心呵护农民伯伯的辛勤付珍惜粮食,感恩生活珍惜粮食粮食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结晶,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感恩生活有了农民伯伯的辛勤付出,我们才能享受到美味的食物,应该心怀感激。传承精神我们要传承农民伯伯勤劳、朴实、厚道的精神品质,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CHAPTER互动环节:课堂实践活动设计04010405060302活动目标: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尊重劳动的情感。活动准备:准备农民伯伯的服饰、农具等道具,为幼儿创设一个仿真的农田环境。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换上农民伯伯的服饰,拿上农具,进入农田环境。2.指导幼儿模仿农民伯伯的劳动动作,如耕地、播种、浇水、除草等,让幼儿在劳动中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和付出。3.在劳动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农民伯伯的劳动对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帮助和重要性。角色扮演,体验农民伯伯生活活动目标:通过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节约粮食的小妙招,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活动准备: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准备好讨论所需的纸笔等记录工具。活动过程1.引导每组幼儿围绕“如何节约粮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和节约粮食的小妙招。3.教师对每组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