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运用量化考核大力推动人文管理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管理说到底就是教育教学管理。而决定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因素是老师。因此,学校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老师专业化进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制订一系列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但是由于教育教学中充满着不确定的可能性,于是不少学校引入了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量化考核。如今,量化考核已成为不少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校实行的主流评价渠道、也成了学校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受到了许多教职工的欢迎。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突出了评优评先的公正量化考核相对于原先学校管理在老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模糊处理与暗箱操作,有了很大的公正性。它以数据的形式直观地反映了一个老师各方面的情况,打破了原先民主测评、领导讨论所出现的平均主义、印象主义、好人主义,调动了广阔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持之以恒的评比办法还可以被老师视为奋斗的目标。二、促进了老师的专业成长量化考核标准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化、全面、细致,尤其在实施新课程的今日,量化考核为老师提供了在教学理论的指引下和基于平常老师朴素观察之间的更为科学的讨论学生的平台,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适合的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老师自己也可以对比量化标准以及所得分值,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三、完善了学校的民主管理学校民主管理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公开,量化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要公开化。可以说,敢于真正采纳量化管理的学校,必定是比较民主的学校、老师的主人翁意识比较强的学校;采纳量化管理的校长是能够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校长、是能够倾听教职工不同意见的校长。但是,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它与物化的企业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农业的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农业生产的过程其实是生物生长的过程,它强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企业生产的对象是没有生命的原料,其生产过程是产品的定型和批量生产,强调的是“标准化、批量化”。因此,量化考核在类似农业的教育管理中不可避开地出现了一系列不足,如老师的出勤可以量化,但无法量化端坐办公室中老师是否在一门心思地钻研教材;老师的教学成绩可以量化,但无法量化其对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深远影响;老师的论文数量可以量化,但无法量化其对教科研的热爱程度……即使可以量化的内容,如首席老师、学科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