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建筑学专业的艺术性谈建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摘要:本文旨在挖掘建筑学专业的艺术特性并分析目前我国工科院校中建筑学专业在艺术教育上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而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相关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途径。关键词:建筑学;艺术性;教学改革“建筑学”一词源于英文“Architecture”,牛津词典对“Architecture”的解释是:“artandcienceofbuilding”,即建造房子的艺术与科学,可见,建筑学是一门集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于一体的综合交叉性学科。然而,在我国,建筑学专业一直被归为理工科,普遍设于工科类院校中,这也使得建筑学专业的教学出现重科技轻人文的现象,建筑的艺术性被严重地忽视。本文旨在探究建筑学专业的艺术特性并针对本专业在艺术教育上的不足提出一些相关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途径。一、建筑学专业的艺术性虽说建筑学作为一门有用性的学科,科技在建筑进展史上起到了主导作用。但与此同时,一定时代的社会艺术思潮以及审美观念也同样影响着建筑形式的产生与进展。经典的建筑之所以被人们记住,绝对不单单是因为其建造技术上的高超,更多地是因为它体现着一种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具有自身的艺术观赏价值。所以从建筑的价值来讲,艺术性比科学性更为突出。建筑设计与其他艺术门类创作一样,追求形式美法与精神的表达,它是带有有用价值的艺术表达形式,优势上远远超出纯艺术。正是因为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在建筑理论的学习上绝不能只着眼于建筑结构与功能技术,还应注重对建筑艺术性的讨论。当代中国建筑业进展相较于国外而言,实则令人堪忧,究其原因正是当今很多中国建筑师缺乏深厚的艺术修养,无法根植于本土文化进行创作,故而带来一股抄袭之风。面对这种怪现象,当今中国建筑学专业急需培育出拥有科学的工程技术、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建筑设计人才,因此,艺术教育在建筑学专业基础教学中不可忽视,然而这也正是当今建筑学教育所不足的。二、我国建筑学专业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工科类学生普遍缺乏艺术学习基础建筑学在我国一直被划为工科类学科,招生上主要以高考文化分录用,这些学生入校时大多没有专业学习过艺术课程,缺乏美术基础。传统的高考应试教育也让很多学生将“艺术”错误地等同于“玩物丧志”,尤其是理工科出身的学生,普遍对艺术有着强烈距离感,艺术素养非常匮乏。传统理工类学科比较注重理性逻辑思维,强调非黑即白的推理模式,而艺术却更注重感性的形象思维,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