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_第1页
1/9
中等收入陷阱_第2页
2/9
中等收入陷阱_第3页
3/9
中等收入陷阱1.《“中等收入陷阱”: 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摘要:曾经和现在仍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有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原因。“中等收入陷阱”产生既有资源配置方面的原因,也有制度转型障碍方面的原因。“中等收入陷阱”可以纳入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探讨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目的是认真吸取其他国家的前车之鉴和经验教训,从而避免出现经济增长的不合理减缓甚至停滞现象,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概念:“中等收入陷阱”( Middle Income Trap) 的概念由世界银行在 《东亚经济发展报告 ( 2006) 》中最早提出,其基本涵义是指: 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能够成功地跻身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000 美元以后便陷入经济增长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与此同时,世界银行也提出了 “东亚奇迹”的概念,对东亚一些国家成功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加以肯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未能及时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牺牲环境实现经济增长(2)未能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中突破技术创新瓶颈;(3)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失控和缺乏有效制度框架。(4)人口城市化与工业化(可以考虑这个角度)的推进不协调:拉美国家的城市化率由 1950 年的 41. 4% 急遽上升到 1990 年的 70. 3%,超 过 欧 洲 的 城 市 化 率 ( 69. 8%) ,2010 年 更 是 达 到 了 79. 6% , 仅 次 于 北 美 的 80. 7% 。过度的人口城市化带来一系列 “城市病”现象: 城市贫民窟; 社会治安恶化; 黑社会势力猖獗与失业率居高不下等。(5)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和对公民自由发展的公平性处理不当(6)未能充分利用 “人口红利” 对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从而失去经济快速增长的机遇。大量研究表明,劳动年龄人口的低抚养比和以较高积累率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 “人口红利”因素是东亚国家成功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出现过人口低抚养比等有利于积累的条件,但是却未能够抓住人口红利的 “窗口”机会,即未能解决好丰富的劳动力充分就业问题,导致社会失业率长期处于高位状况,人力资源素质培养也不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从而使经济增长仍然处于常规状况。一旦人口红利的 “窗口”开始关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等收入陷阱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