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能力培养与实践急救风险意识1危险信号的识别3病情发展预见性24急救技能急救配合与自我保护5心跳骤停(及时发现)死亡60%自主循环恢复40%死亡80%存活出院20%永久CNS损伤30%基本正常70%正常成功率5.6%心跳骤停抢救基本现状10秒——脑氧储备耗尽20-30秒——脑电活动消失4分钟——脑内葡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止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6小时——脑组织均匀性溶解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心搏骤停症状体征——(以秒计算)10秒——昏厥、突然倒地20-30秒—“阿斯综合征”发作---意识丧失和抽搐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分钟——“脑死亡”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关系——每延误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90%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约60%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约40%心搏骤停8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约20%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心搏骤停10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几乎为0什么是急救意识?急救意识是护士对病人所特有的对病情时刻保持警惕性,对病人抢救时间的把握,即分秒必争。急救意识是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急救风险意识1体现在工作的点滴之中:检查中转运患者操作中护理干预交接班病情观察过程当中急救风险意识1预见性思维:人们根据事物的发展特点、方向、趋势所进行的预测、推理的一种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动性的表现。预见性护理: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病情发展预见性2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前提——意识的形成---认识学会根据个体不同的状况主动观察病情,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面对同样的外界环境刺激,经常有截然不同的结局。护士必须认识到:预见性思维能力是提高临床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所必备的能力。•基础——经验的积累---态度护士通过临床实践和交流学习,逐渐累积护理经验和教训,提高思维和行为能力。医生和护士要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遇到疑难病例及时讨论。同时加强工作责任心。•关键——知识的升华---责任护士将现有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科学的理论知识,将知识升华为思维能力,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预见性思维的应用和发展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先动脑后动手,同时也更加鲜明地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急诊科医生和护士应具备机敏,沉着,冷静,耐力强,同时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有同情心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复杂的高风险环境中应锻炼其稳定的心理素质,把紧张的抢救变成熟练有序的工作。在紧张状态下将自身的实力,技术,心智,意志都处于最佳状态。在瞬间的抢救中充分发挥个体娴熟的抢救技能,是人的思维在特殊环境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病情发展预见性2分析判断现存潜在回避风险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室颤、心衰、心律失常脑出血—窒息、脑疝、呼吸停止重症多发伤、外科大手术—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夹层破裂低钾麻痹—心律失常、呼吸无力病情发展预见性2识别危险信号--症状体征3A.窒息及呼吸困难(肺栓塞、气胸、急性心衰、上呼吸梗阻)B.心率增快或心率下降、面色改变(大出血与休克)C.心悸---心率增快D.昏迷E.正在发生的死亡致命的5种表现首要急救措施五项(1)体位(2)开放气道(3)有效吸氧(4)建立静脉通路(5)有效复苏案例一诊断:主动脉夹层?信号:患者在行CT检查过程中,心率由101次降至84次。识别:主动脉瘤破裂处理:立即抢救对危险信号的识别3案例二男、40岁,剑突下疼痛半小时,于下午5点就诊。查体:血压150/91mmhg,心率58次/分,CK-MB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初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辅助检查:64排CT危险信号:六点时呼吸稍急促、心动过缓、面色苍白急救技能4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技术气管插管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吸氧技术吸痰技术心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