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定义民国书法思想命题:1.书法的文化根基的变迁: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古诗文到语体文,以及标点符号的应用。2.书法的行为方式的变更:从右起竖式到左起横式,从日常书写到技法表演。3.书法的工具材料素材规定的变异:从毛笔字到钢笔字,从繁体字到简化字。4.书法展现方式的变革:从书斋文雅到展厅竞技,从书写技法到视觉形式表达。5.书法观念意识的变化:从习字(文化技能)到书法(艺术表现),从立足应用转向审美观赏。在民国前后的书法名家大师中,有许多毫不逊于古人的修为与造诣,就笔墨论,吴昌硕追寻籀篆古意强项扦格而不失时尚,还惹得许多正统书法家曾激烈批判攻讦过;沈曾植以行草追魏碑方笔,还第一次关注汉简,表现出极其难能可贵的对新出土文物的先知先觉;白蕉踪迹二王有深化精髓之内美,举手投足间的魏晋风范,为隋唐以下奉二王为宗者所望尘莫及;其他如康有为、李瑞清、于右任、沈尹默乃至再后一代的沙孟海、林散之、陆维钊、王蘧常、萧娴等,皆能各擅胜场,引领风气,更可贵的是,不仅个人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还能引进新技法与新风格:如沈曾植于汉简、罗振玉于甲金文、李瑞清于摩崖、于右任于章草……皆能提出一个时代独特的新解读从而施惠后学、泽被天下。没有这些新出土文物的刺激,唐宋元明清各代书法家是既无此意识也无此能力的。时下我们正大声疾呼要新提倡自然的“日常书写”,以祛今日书法抖擞作秀、故作姿态之弊。而民国时期大量书法遗迹,正是这些书札便条尺牍册页记衣食住行晨昏朝夕,它们正是最典型的“日常书写”——秦汉晋唐的书法,是正规严重的石刻碑志对比于“日常书写”;宋元明清的书法,是手卷中堂条幅的肆意挥洒对比于“日常书写”。民国时期,当然也有楹联匾额的对应于“日常书写”。但正因为其后钢笔字取代书法的“日常书写”一翼,书法被逼只能在条幅对联中堂手卷这些非“日常”的环境中存身,故尔解读民国书法,正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它是纯粹“日常书写”文化形态的最后一站,再往后到当代,伴随着学科教育、展厅文化……诸多转型,书法终于摆脱、抛弃、遗忘了“日常书写”而走向纯粹艺术形态,以至于我们今日还要再费心费劲去重新提倡“日常书写”——既要重新提倡,自然就证明此前的衰落与消亡。换言之,以前信手拈来的常识,变成了今日必须特设的目标了。而民国书法,正在此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转折点与交接点的重要角色。(2024 年明 30 日于杭州西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