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 1 教案《促进民族大融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表现;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仪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汉族风俗习惯成为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鲜卑族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中;(3)探究孝文帝改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了北方以鲜卑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消除了民族隔阂,为国家由分裂到统一奠定了基础。培育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1)小组讨论:通过对北魏孝文帝历史作用的分析,培育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辩证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正确历史观评价历史任务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展的动力之一,还应看到其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是一个国家、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2)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进而认识到孝文帝是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3)课堂讨论孝文帝改革和民族大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展和中华文明的进步;民族团结和民族统一是历史进展的潮流。教学重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对政权封建化进程的作用。难点: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教材中的引言导入新课:老师先出示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的两幅佛像图片。师:通过这些图片,你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生 1:北魏佛教文化的兴盛。生 2:北魏石窟艺术的进展。生 3:孝文帝改革前后佛像的迥异。……师: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生 1:云冈石窟的佛像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的,这些雕像共同的特征是:面相丰满,目大眉长,鼻梁高隆,直通额际,口唇较薄,嘴角微微上翘,呈微笑之意,肩宽胸挺,躯肢浑厚健壮,神态温静具有伟丈夫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生 2: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像面容清瘦,褒衣博带,性格爽朗,风神飘逸,从侧面反映了孝文帝孝文帝迁都后,大力推行汉化,带有明显的汉族文化的特征。师:对,从上面两幅佛像造型看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那么,除了服饰变化外,孝文帝的改革还引起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由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影响(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1、农牧业的进展:(1)表现:① 生产工具的改进:整地碎土工具的复杂化与精耕细作;② 耕作技术的提高:“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