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老师师德师风建设思考高校老师师德师风建设思考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2024 年 11 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老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提出提倡希望,划定基本底线,通过深化讨论准则能进一步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文章从准则中的“六新”和出台的背景意义出发,提出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通过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增强老师关注度,以及与各项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关键词:师德师风;老师行为准则;高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成长的“提灯人”,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深远的影响,老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也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根本。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高校老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简称为《高校老师职业行为准则》)为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法律规范老师职业行为提供了依据和可操作的方法。全体老师应深刻领悟师德师风内涵,将国家对老师师德师风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2《高校老师职业行为准则》出台的背景意义首先,准则的出台有一个历史背景,就是从来没有否认广阔高校老师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广阔老师总体是好的,但同时也要面对一个问题,尤其是在网络化时代的今日,个别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的老师也是一直存在的。这类老师在放松自我要求甚至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的时候,对于整个老师队伍的破坏是非常大的,曾经出台过一些法律规范,政府也实行了很多措施,投入很多经费去宣传,但是在网络化时代,某些老师的违反师德的行为在网络上流传,可能足以让很多的工作和努力付诸于流水,所以个别老师的失德行为对全体老师或是学校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也是出台行为准则的背景和要求,总体来说,老师对于我们整个教育的作用效果是好的,我们更应该把那些个别影响整个老师队伍,给教育带来破坏的失德老师分离出去。而这一点也是上层在做决策的时候和广阔老师达成一致的地方。其次,新时代文化活动发生变化给老师队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假如我们仅仅将教书理解成教知识的话,就面临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知识是可以存储的,可能从单纯的知识储备、机械的记忆上来讲,老师可能不如电脑。那为什么说在这个信息化、智能化、人工智能存在的今日,老师的作用还是不可取代的呢?这就涉及到对老师职业的特别性的理解———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个德就是师德师风,正是教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