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执法不能“硬”在态度上最近出现多地城管暴力执法,视频在网上疯传,引来“拍砖”无数;另一方面当下有不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漏洞百出、事故频发。有人提出:能否用“城管之硬”医治“安监之软”?(见 6月 15 日《中国安全生产报》)作者认为,安监执法的确要“硬”,但绝不是体现在执法态度上。首先要说明的是,“安全监管”与“城市管理”两者根本就不具可比性。安监注重的是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城管则关注业主经营行为是否阻碍市容、影响交通。检查监测一家化工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和撵走一个违章占道经营的西瓜摊,哪个难度更大、哪个技术含量更高?想必没法比吧!假如我们安监干部,只要喊几嗓子、挥挥拳头、踢几脚,就能把企业安全隐患全都整改到位,那安监这活岂不随便拉几个人就能干?安监执法当然要“硬”、要“强”,但硬在何处、强在哪里?第一,要体现在专业素养上。到人家企业检查能查出什么、看出什么,没有点专业知识连走马观花都难。吉林市某位主要领导,是从国有化工企业走出来的,要技术有技术,要管理有管理,有次带队到一家大企业突击夜查,他问同行的某局负责人“你来查过没有?”“看过。”“好,你现就领我看看这家企业的煤气储输站。”可能那家企业厂区太大,也可能夜色太黑,督查组转了二十多分钟竟然没找着。领导黑着脸说“还来了呢,你都看啥了?还是听我的吧,根据管线查、找泵房、找储罐”。结果没用几分钟就查到了煤气站。一位市府督察室的朋友说,“假如让我到企业检查安全,我至多能看看灭火器过没过期”。安监执法的专业性非常强,既要具备行政执法常识又要具备安全工程专业技能,这绝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了的。安监执法“强”与“硬”,还体现在装备上。早些年我们安监人要啥没啥,前总局李毅中局长曾自嘲“没有枪、没有炮,只有一把冲锋号”。前段时间吉林省安监局为各地集中采购一批执法专业设备,名录上很多东西我们都第一次听说。当年检查一家企业,负责职业卫生的同志说他们粉尘超标、噪声过大,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可业主却一脸不屑:“凭啥说我超标?超标多少?今儿说我声大、明儿说我灰多,总不能你们安监的耳朵和鼻子就灵光吧?”想想看,我们手上除了一部数码相机、几个档案夹子,监测设备啥也没有,还真叫人给问住了。有年春天,上矿山检查开工复核,结果我们破面包车陷到半山坡泥地里动弹不得,最后还是企业派来一辆工程车才给拽出来。这样叫人脸红的尴尬场面,问过几个兄弟局同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