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洛克的教育思想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洛克绅士教育理论的目的、内容、方法。掌握有关思潮或理论、概念的来龙去脉、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教学重点:1.对洛克的教育思想作出正确分析评价。2.绅士教育主要主张教学难点:绅士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学时作业:基本概念:白板说《教育漫话》绅士教育思想主要主张教学过程:第十五次课(第二十九、第三十学时)第一节生平和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一、生平洛克出生在英格兰的一个商人家庭。1646年,洛克进入伦敦威斯敏斯特公学学习。之后,洛克进入牛津大学基督教教会学院,1656年获文学士学位,165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在牛津大学时,洛克受到培根(F.Bacon)唯物主义经验论深刻影响。这是他后来教育思想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因素的源泉。大学毕业后,洛克留校工作。1665年,洛克离开牛津大学,出任英国驻外大使的秘书。1666年,洛克结识了辉格党领袖舍夫茨别利伯爵(A.A.C.Shaftesbury)),,并担任他的家庭医生和教师。这段家庭教师的经历对洛克教育思想的形成十分重要。166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83年,因受政治牵累,洛克赴荷兰避难。1688年回国。1689年担任高等法院委员。1695年5月任贸易和殖民事务大臣。1700年退休。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二、背景:政治变革和社会工业化进程三、社会政治观和哲学观:从政治理论上论证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合理性,既有反对君主专制的一面,也有与之妥协的一面。在哲学观上,继承和发展了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提出“白板论”,即认为人心如白板,理性与知识都从经验而来。但又将“反省”看作经验的又一个来源,陷入“二重经验论”。第二节论绅士教育一、论教育的目的1.作用:以白板说为依据: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根据其哲学上的“白板说”,坚信教育在人的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在他看来,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做成什么样式的。”他认为,完全凭着天赋的才力和体质做出奇迹般事业的人是很少的。在《教育漫话》的开篇中,洛克就明确地阐述了他的观点:“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强调,在人的教育过程中,幼童时代的教育是奠基性的,尤为重要:“我们幼小时获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察觉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2.论绅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洛克提出,他要培养的绅士应当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4种品质,是一种“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这种绅士不仅要养成符合其身份的德行和礼仪,通晓事故,举止文雅,是能够出入上流社会的风度翩翩的“君子”,还要具有智慧和学问,博学多才,务实进取,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勤奋干练的事业家。洛克提出的这种培养目标反映了英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一种对精英人才的需求,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教育理想。在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的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4个品质中,洛克认为,德行是最重要的。他说:“在一个人或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为什么呢?洛克解释到,绅士“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有了德行,做其它事情也会容易。而且“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不过,洛克提醒人们,“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德行培养起来困难,恢复更困难,一旦“青年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再能恢复的。”洛克认为,培养德行不能只是劝导和谈论,导师“应该利用教育的工作与技巧,把它供给心理,把它固定到心田里面,”,使青年人对它发生真正的爱好。智慧在洛克看来,是“一种善良的天性、心灵的努力和经验结合而成的产物,”可以使一个人有能力并有远见地处理其事务。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