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XX、XX 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2225 元、2393 元,较上年增长 3.4%、7.6%。 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大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靠进展优势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五大生产基地。抓住国家和省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机遇,建设百万亩高油大豆生产基地,XX 年播种高油大豆 146万亩;引进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建设百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播种马铃薯 45 万亩;推动农牧结合扩大饲料作物种植,建设百万亩饲料牧草生产基地,播种饲料牧草 32.6 万亩;依托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展百万亩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 47.1 万亩;结合退耕还林,建设百万亩柞桑蚕生产基地,放养柞蚕 732 把,栽桑树 700 亩。 大力进展绿色、特色农业。充分利用我市资源富集和生态环境优势,建设绿色农业生产基地 11 个,种植绿色食品面积125 万亩,11 个产品获得 a 级绿色食品,2 个产品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产量达 12 万吨。 积极进展外向型农业。与俄在林业、畜牧、水产、农机、农科研等多个领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 30 多项。建立了中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俄建设境外综合开发区。农副产品出口进展到 10 大类 100 多个品种。 二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靠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明确农业产业化进展思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进展主导产业,围绕麦、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药等十大主导产业和5 个成长性较强的产业,构建龙头企业群体、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推动产业化进展。 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全市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29 家,带动基地面积 137 万亩。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 “玉铃”牌马铃薯、“双河”牌微小粒豆、“驿站”牌马肉干等 6个具有较大市场影响的农产品品牌。 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在县域和中心乡镇重点建设和完善了 7 个具有较好基础的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全市现有各类农产品市场 88 处,基本形成了以乡镇批发市场为中心,城乡农贸市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市场体系。 三是深化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平均每年推广项目 20 多个,累计推广项目 300 项(次)以上。农业十项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