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对待成员的安全执行“变异”安全工作中执行”变异”,是指班组成员在于安全工作的某项事情时未能根据或没有完全根据班组长的安排和要求去做,其结果或殊途同归,或使安全决策变了味、走了样。一般在班组安全生产工作中,班组长们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但不同的班组长对此却有不同的认识,会实行不同的态度。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妥当的处理方法呢? (1)正确认识是前提 班组成员在执行班组安全决策的过程当中发生“变异”的情况是正常的,关键是看变异的程度和结果。有些班组长在对成员的行为缺乏分析的情况下,会一味地感到不解、苦恼,甚至大为光火,这是因为班组长对自己的安全决策缺乏应有的科学认识。班组和班组长的安全决策并不是百分百的正确、百分百的真理、百分百的权威,必定会受到安全决策的时间、地点、环境以及决策者看待安全问题的态度、角度和分析推断安全问题的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假如班组成员把班组长的安全决策安排作为“圣旨”或不可更改的“命令”,不对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机械地、毫不走样地执行的话,不仅不一定能达到班组长所希望的效果,而且可能使安全决策很难执行下去。因此,面对班组成员的执行“变异”,班组长不必大惊小怪甚至恼羞成怒,而要冷静思考、泰然处之。当然,并非说班组成员对班组长的安全决策可以随意更改、擅自”变异”,甚至拒不执行,必须尊重和维护班组和班组长安全决策的权威性、严肃性,在根据实际情况对班组长安全决策作出适当变通后,要及时向班组长汇报,力争班组长的理解和支持。 (2)深刻分析是基础 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班组成员的执行“变异”,就要对“变异”产生的原因、执行者的情况、“变异”的后果等进行深化的分析。 ”变异”不外手两种情况,即主观原因引起的“变异”和客观原因引起的“变异”。前者是指执行者出于对班组长安全决策安排的不同认识和存在不满情绪而形成的一种主观故意的“变异”;后者是指执行者在执行过程当中因遇到意外的客观原因,而不得不对班组长的安全决策安排进行一定的更改、变通,以使安全决策安排能够顺利执行下去。从”变异”的结果看,还存在优化“变异”和错误“变异”的问题。前者是指执行者出于对安全生产的负责心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的主动性、制造性安全实践,使原来的安全决策安排更加科学合理、效果更好,对这种“变异”要积极提倡、大力支持。后者则是由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