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填空题(共5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邓小平说,实际上我们制定了两个开放政策,即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4.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5.在改革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题,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B)。A.阶级斗争B.改革C.物质利益原则D.开放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D.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改良3.我们要把(A)作为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重要结合点。A.改善人民生活B.政策的稳定C.改革的力度D.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4.我们的对外开放是(C)开放.A.只对发达国家开放B.只对发展中国家开放C.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D.社会主义国家5.“三有利于”标准是(C)。A.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B.实用主义的标准C.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D.好与坏的标准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题,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再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留在题后的括号出。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我们的改革是(ABC)。A.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B.中国的第二次革命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改良2.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中,(ABC)。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D.改革是目的3.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坚持(AB)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A.“引进来”B.“走出去”C.生产加工D.转口贸易四、简答题(11分)“三个有利于”的内容是什么?答: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了判断是非得失和工作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