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文献导读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载《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4~244页。本文是毛泽东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后经过整理并作了若干重要的补充和修改,同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党历史上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形势和社会矛盾作了科学分析,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特别是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规定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独创性贡献。2.《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载《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4~135页。1985年8月21日,邓小平同志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尼雷尔时谈话的一部分。邓小平在该文中重申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进行改革,就是要选择好的政策。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3.《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载《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383页。这是邓小平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南巡时谈话要点。其中讲到: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4.《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载《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0~264页。这是1998年12月18日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全面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年来十一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其中,第四方面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认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5.《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载《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2~460页。这是2002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世界贸易组织专题研究班上讲话的主要部分。文中指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在这个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新形势,继续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在新的条件下扩大对外开放,必须更好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放战略,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本文是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认为,改革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的发展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坚持实行对外开放。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版,第6~12页。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报告的第二部分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报告充分肯定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