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论) 内容提要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进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进展。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关于社会和谐的有益成果:一是把和谐作为思维方式;二是把实现社会和谐作为一种治国方略;三是把和谐作为调整人际关系的法律规范。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高度重视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高度重视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从而能够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我们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最重要内容。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探究和认识,开始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上个世纪 50 年代中期,针对比搬苏联经验在实践中出现的弊端,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探究适合我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道路。1956 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等关系上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1962 年,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楚它的规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后来的探究中发生了一些失误甚至是严重挫折。但总的看,这个时期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正确思想,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断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果断地把党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