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_第1页
1/31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_第2页
2/31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_第3页
3/31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因素讨论综述 摘 要: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涉及到的调控主体、传导渠道和微观主体出发,对当前国内相关讨论 文献进行梳理,以求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奠定基础。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综述 近几年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较弱的原因,并且做出了大量的解释和探讨,本文将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涉及到的调控主体、传导渠道和微观主体出发,对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以及最新讨论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求推动对我国货币有效性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一、 中央银行 一些学者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独立性出发对央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汪红驹、任啸认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决策并非由中国人民银行自主决定,而是各个利益集团经多方谈判、博弈达到利益均衡的结果,这种决策过程降低了中央银行的目标独立性,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可能受到各方的干扰。范方志,苏国强认为中国货币政策实质上受到物价稳定、汇率稳定等多目标约束,这迫使中央银行在多目标之间寻找平衡,于是中央银行就可能实行机会主义的手段注重短期效果和表面效果,或把实现一种目标当作不能实现另一种目标的借口,这种做法往往使货币政策顾此失彼,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另一些学者从中央银行的操作独立性出发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张靓在《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中认为由于中国货币市场不发达,目前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渠道传导,于是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必须与商业银行共同商讨确定信贷规模,这种状况必定削弱中央银行的操作独立性。汪红驹认为政府用于公共产品支出的贷款容易产生部分银行坏账。当中央银行意识到银行坏账可能威胁到银行的健康运行时,甚至导致金融企业经营困难时,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就不得不实行措施挽救这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而当隐蔽的财政赤字积累到巨额银行坏账直至影响银行正常经营以后,最终还要由中央银行或政府来解决,这严重干扰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 二、商业银行 一些学者从国有商业银行组织制度出发论述了商业银行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联系。徐洪水认为国有商业银行行政化组织制度使资金的纵向分配格局难以打破,资金难以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横向流动,不利于满足各种市场融资主体多样化,多层次的资金需求,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分散化和使用的低效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